珠海特区报——在光与影的世界中逐梦荒野--访第66届美国“班尼奖”获奖者、豪运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峰> 豪运国际集团 - 为生活家导航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豪运国际




为生活家导航
媒体关注
珠海特区报——在光与影的世界中逐梦荒野--访第66届美国“班尼奖”获奖者、豪运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峰发布时间:

        近期,被誉为“印刷界的奥斯卡”,今年的美国印制业第66届“班尼奖”颁出。珠海知名房企豪运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杨峰的摄影作品集《逐梦荒野》 ,通过用中国人的眼光感悟北美大陆风景,表达了其对自然 、生态、世界的独特思考,以唤醒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一举获得“班尼奖” 。 业界认为,这反映了世界对中国摄影成就和印刷水平的肯定。

       据悉,创办于1950年的“Benny Award”奖(班尼奖) ,是由美国印刷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美国印制大奖,是印刷业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产品质量评比赛事  ,是以曾为美国印刷业技术带来革命性发展的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命名的最高荣誉奖项 ,素有“印刷界的奥斯卡”之称 ,主要是为了表彰那些生产出最佳印刷品的企业和个人 。

  在今年的评选中,有超过3000家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参与该奖的角逐,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逐梦荒野》代表了中国摄影成就和印刷水平获得此殊荣 。

  对此 ,杨峰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得知作品集能代表中国摄影界参与角逐,已是甚喜。在高手如云的摄影界又能获得此殊荣,是对自己的一次极大鼓舞,也是七年来追光逐影行程的一次完美飞跃 ,未来将继续在光与影的世界追逐梦想。”

  世界的无限创造性,赋予摄影以现实意义和灵魂 。人在其中 ,都有个性的存在,也有着每个人对传统与现实 、艺术与生活独一无二的理解。

  1970年拥有第一部相机 ,2006年出版第一本摄影集 ,2015年获得美国“班尼奖” ,“每张照片让人惊奇的地方 ,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时间定格’,恰恰相反,每张照片都重新证明时间的绵延连续不可停留 ,每张照片都是对我们生命必会消逝的唤醒,每张照片都拥有一层神圣的光晕。”杨峰就有着这一番独特的感悟 。

布朗宁方盒镜箱的摘光留影


       在珠海从事房地产的人应该都听过豪运国际集团,稍微了解一点的都知道 ,杨峰同时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及豪运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三重身份 。当年,带着客家人的热情与执着,而立之年的杨峰毅然辞去国企领导的公职,逆市创立豪运国际集团,一步一脚印,扎根珠海,视野全球,钻研专业,如今,秉承“为生活家导航”的理念,创新超越,带领着集团从珠海走向全世界,走向房地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齐头并进的多元化之路 。因此 ,在业界眼中 ,杨峰是一个相当有眼光有魄力有胆识的企业家和艺术家。
  谈到成功秘诀时,杨峰笑道:“其实书读得越多 ,越觉得知道的少,也越觉得人外有人 ,所以一个人永远都不能以成败衡量自己的人生 。” 工作之外,他经常参加各种艺术沙龙,有时会消失一段时间只为摄影 。“其实摄影家和艺术家有相通之处,自己专注所爱的事物也许对于别人来讲无关紧要 。但是如果说有什么能让他们坚持下去直至有所成就,那一定是兴趣与执着 。”杨峰说。
  也许正因如此,1970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未成年的杨峰充当适龄青年应征当兵 ,结果被取消资格。一次偶然接触相机的体验后 ,一阵莫名情感轻轻地同时深深地触碰著心灵,他萌发了当摄影师的想法 。可当时的相机并非廉价品,而且购买的渠道也是很少 。看到儿子浓厚的兴趣 ,父母决心卖掉养了一年多的猪换来一部珠江牌相机 ,自此杨峰拥有了人生第一部相机 。像许多孩子一样,他带着一个“布朗宁方盒镜箱”闯进了摄影世界,当某种情景展示在眼前时,总是渴望在一张照片的限定范围内,抓住全部精华 。可是,当杨峰玩摄影在村里有了点小名气时,人民公社保卫组找上门来了,因摄影涉及特殊行业被要求其“停止照相活动”,他只能放下心爱的相机了。
  虽然,少年的遭遇给杨峰留下难忘苦涩的记忆,但却让他拥有了一颗极为强大的内心,不安于平淡,不止于创新,不耽于突破 ,不惧于挑战 ,勇于实现兴趣,执着追逐梦想。
  于是,他敢在珠海楼市走下坡路的1994年,创立豪运国际集团;在1999年开始试水房地产,狮城取经 ,开发珠海首个高端盘 ,缔造1年内5次价格提升的“粤海奇迹” ;在珠海全面推动城中村改造的2000年,改变发展战略,开创了中山楼市新纪元;在2006年重驻珠海,扎根融入文化 ,倡导“为生活家导航”开发理念 ;在2011年,谋求国际多元化发展,创新进入高科技产业 ;在2013年,瞄准先机 ,花3千多万元买下白光通信技术专利 ,首期斥资20亿元在横琴新区兴建LED白光通信项目总部等等 。
  只因为 ,“我清楚自己的兴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要做好什么。”杨峰如此说道。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逐梦荒野

       随着事业一步一步的成功,儿时的“布朗宁方盒镜箱”却一直隐隐地触动着杨峰的心弦。
  2006年,杨峰陪着罹患癌症的母亲再次回到故乡 ,完成老人“落叶归根”夙愿之后,他忍不住又拿起心爱的相机,重新开启追光逐影的行程。也许是来自对感情累积的并发,也许是来自某种使命感的召唤,杨峰想把美国独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展现出来。自此,他7年内20多次前往西部进行体验拍摄,挺进科罗拉多大峡谷 ,闯进死亡谷,历经雪地失途 ,齐腰涉水等坎坷后,终于在2013年完成了摄影集《逐梦荒野》 。
  摄影是一条漫长的路,除了技术,也需要摄影师的一份执着 ,为了拍下一张好照片 ,往往要付出许多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和汗水。
  回忆起拍摄往事,杨峰仍心有余悸:“死亡谷昼夜温差很大,夏季连阴凉处的气温都高达49摄氏度,但为了捕捉到凌晨第一道光线 ,我们还是选择露宿在死亡谷里,度过了非常难忘的一夜。”他补充说 ,“不管做什么事情 ,都需要坚强和持恒。这两点 ,其实应该是在中国人的血脉里一直流淌和继承着的 。”
  站在美国西部那片神秘而又荒凉的土地上 ,沉迷于自然的神奇之美时 ,令杨峰非常痛心是 ,祖国也有许多原生态的风景区 ,但往往一说到开发,就是修路 、收门票,许多自然生态得不到保护 ,甚至遭破坏了 。此时,已故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的故事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人生虽然无法摘光留影,但通过相机的捕捉,可以凝固挥之不去的记忆 。”抚摸着自己的作品集 ,杨峰如此解释一次次深入美国西部拍摄的初衷:“安塞尔亚当斯曾通过一张张黑白照片唤醒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甚至推动美国《国家公园法》的诞生。这组照片除了是向大师致敬 ,同时希望通过展示美国西部的自然生态景观 ,呼吁国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爱护生态。”
  在杨峰眼里,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有着灵气,有着内涵,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他认为,只有真正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才能拍摄出一张好照片,才能勾起心灵深处的一丝情绪波动 ,才能真正打动自己,从而打动读者 。“摄影本身就是通过一个媒介使自己更接近纯净自性与和谐境界的方式,所以只能努力去做 ,让它变成生命体验、习惯和感觉的一部分。”他透露,“未来将深入中国奥妙的西部进行体验拍摄,记录大自然生态美 ,以此进一步唤醒国人的生态保护意识。”
  当然,优秀的摄影作品需要摄影技巧,同样需要摄影师的艺术修养 。除了酷爱摄影外,从事过教师行业的杨峰 ,同样非常喜爱书画、钟情音乐及热衷公益 ,这让其在经商中依然保存着一份儒雅的书生文气。在书法协会里 ,他的一幅字画可以卖到10多万元,但却从以此来赚钱,每次笔所获都捐赠到公益事业。“坚持爱好并持之以恒 ,若能同时回馈社会,会感受到双倍的快乐。”这是杨峰回望走过的路得出的感悟 。


       有人说摄影爱好者都是走南闯北,这一点也不假,也许怀揣着对摄影的酷爱,才有了奋不顾身的执着。“从端起相机算起,已有40多年了,也许已不再是个外行 ,但我仍然把自己当作一个纯粹爱好者。”杨峰告诉记者 。

       一步,一行,一脚印,陶醉在自然的鬼斧神工中;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用相机记下对自然的感悟和心动;一字 ,一词,一句 ,一文,将丝丝感动变成永恒的文字,深深地刻在记忆里。对杨峰而言,摄影的过程虽艰苦 ,但能以独立的人格为自己在这个时代留下存在的表现载体,便是值得的。

       不论是死亡谷里的波折,还是波浪谷的雪地失途,或是佳能海滩的齐腰涉水,苦和累都在瞬间的光影捕捉中消失殆尽。

 

 




XML地图